
现在我们来到有千古名园美誉的禹王台风景区观光游览。
禹王台风景区位于开封市的东南隅,占地面积400亩 ,是一个古典园林式的公园,园林布局是以名胜古迹古吹台为主景,以五大植物园:樱花园、牡丹园 、芳春园、石榴园、科普园为主体的文化休憩公园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开封著名的名胜古迹--古吹台 ,已经经历了2500多年的历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什么叫古吹台呢?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双目失明的音乐家名叫师旷,他的音乐造诣很深 ,是晋平公驾下的一名乐师,他经常在这座高台上弹奏乐器,人们为了纪念师旷 ,就把这座高台叫古吹台。到了明代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由于黄河泛滥成灾,人们饱经水患,谈水色变 ,为了纪念历史上治水有功的大禹,改古吹台为禹王台 。
现在古吹台上所存的建筑是清代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重建的,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它的整座建筑,都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我们看到的这个四柱三门式的木牌坊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盲人音乐家师旷而修建的,它初建于清代的乾隆二十七年 ,牌坊上古吹台 ”三个大字是清代河南巡抚题写的。
现在请大家随我到古[文]吹台上参观[章]。首先我们看到的[来]这座楼叫御书楼,是为了供[自]奉康熙三十三年(公[安]元1694年)康熙[阳]皇帝为大禹治水亲笔[旅]题写功存河洛[游]”匣额而建造并[网]得名的,[文]各位可以到御书楼上[章]欣赏清代康熙[来] 、乾隆二帝的塑像和[自]书法 。第一组塑像[安]是康熙御书[阳]”,说[旅]的是康熙皇帝在古吹[游]台上为大禹治水题写[网]功存河洛 ”匾额落款时的情景[文]。在此康[章]熙还题写了嵩高峻极[来]”、灵渎安阑[自]”[安]、昌明仁义[阳]”三个匾额分[旅]别赐于河南各地[游]。第二组塑像[网]是乾隆吟诗 ” ,说的是清乾[文]隆皇帝在乾隆十五年[章](公元1750年)[来]巡幸河南[自],来到开封古吹台时[安]写下一首五言律诗的[阳]情景 。在禹王台的后[旅]面,专门[游]建有刻着这首言律诗[网]的御碑亭[文]。
御书楼下还保存着珍[章]贵的康有为书法石刻[来]。康有为[自]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安]袖 ,又是保皇党首[阳]领,除了[旅]政治上的作为以外[游],其书法自[网]成一体 ,还是一位著名的[文]书法家 。我们现在来看看[章]他的书法杰作[来],这十块石刻是[自]康有为在1923年[安]应河南省督理张子衡[阳]的盛情邀请来到开封[旅],在为他[游]饯行的酒宴上即席挥[网]笔 ,写下此诗以作留念[文]的。我们[章]现在欣赏的诗[来]、书都是康有为[自]的得意之作[安],也是碑刻中的珍[阳]品。
看过御书楼的碑刻[旅],请大家到[游]师旷祠参观 。请看这个神态自若[网] 、跪坐抚琴的[文]塑像 ,就是曾经在古吹台[章]上弹奏乐器的晋国盲[来]人音乐家师旷[自]。师旷音乐技艺[安]非常全面,能够弹奏[阳]各种乐器[旅]。《史记.乐书》中[游]记载,师[网]旷给晋平公弹琴[文],引来玄鹤起[章]舞 ,天地动容[来],《淮南子[自].原道篇》中记载师[安]旷之聪,[阳]合八方之调[旅]” ,说他有辨别八[游]方风乐调的才能[网] 。他还是一个出色的[文]作曲家,[章]据说古曲极品《阳春[来]白雪》东曲就是师旷[自]所作而留传下来的。春秋时期[安],开封是[阳]魏国南部边境的一个[旅]小镇 ,当时叫仪邑[游],仪邑的百姓[网]们为了纪念师旷[文],就把他经常[章]弹奏曲子的地方叫吹[来]台”[自] ,年深日久[安],吹台已成为远古[阳]之事,人[旅]们就把这座台子叫作[游]古吹台 ”。[网]
离开了师旷祠[文] ,我们进入禹王台的[章]主殿--禹王庙[来]。禹王庙是为[自]了纪念古代治水有功[安]的大禹而修建的,它初建于[阳]明代嘉靖二年(公元[旅]1523年) 。东展室是大[游]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网]入的塑像[文],西展室是大禹治水[章]成功后亲笔书写的文[来]字--夏禹碑以及夏[自]禹碑的译文和白话文[安]。中间的[阳]这座禹王殿是古吹台[旅]之上的主体建筑[游],里面所立大[网]禹塑像原来是一座八[文]尺高铜像 ,铜像在19[章]27年被毁[来],现在的这个塑像[自]是1981年7月浙[安]江美术学院的艺术家[阳]按照大禹陵的塑像原[旅]样制作的[游],像高5米[网]。殿内东西两侧是[文]大幅仿汉代的砖雕壁[章]画 ,内容是大禹治[来]水图和治水完工以后[自]的庆功图 。殿内后墙壁上[安]四块石刻为大禹碑原[阳]碑,是清[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游]1897年)河南巡[网]抚刘树棠刻制的[文],其碑文主要[章]内容是歌颂大禹治水[来]的丰功伟绩[自]。
大殿西侧院是水德祠[安]。水德祠[阳]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旅](公元1506年)[游] ,奉祀自战国时期[网]至清代的38位治水[文]有功者,[章]各立牌位 。改建后的水德祠[来]内新增雕塑三尊[自],中间的这也[安]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史[阳]起 ,东边的这位是元代[旅]人贾鲁,[游]西边的这位是清代民[网]族英雄林则徐[文]。水德祠中所奉[章]把的38位治水有功[来]者,大多[自]数都是我国历史上的[安]水利学家 ,都是曾经对治理水[阳]患做过贡献的人[旅]。东西两侧排[游]放着38位治水有功[网]者的牌位,其中包括[文]战国时期两位[章]、汉代七位[来]、明代七位[自] 、清代七位[安] 。水德祠充分反映了[阳]饱经水患的开封人对[旅]治水有功者的颂祷和[游]怀念。
大殿东侧院是三贤祠[网]。三贤祠[文]建于明代(公元15[章]17年);是明代河[来]南巡抚毛伯有感于唐[自]代大诗人李白[安]、杜甫[阳]、高适曾同登吹台[旅]饮酒赋诗而特意建造[游]的 。主殿有三贤相聚[网]”塑像[文],反映的是三[章]位诗人相聚在古吹台[来]上的情景。唐天宝三[自]年(公元774年)[安],在京名[阳]噪一时的李白因赋可[旅]怜飞燕倚新妆[游]”之句而得罪了[网]杨贵纪 ,被解除了翰[文]林职位。[章]他东下洛阳[来],结交了杜甫[自]。两位大诗人[安]神交已久[阳],相见恨晚 ,便相偕沿着黄[旅]河漫游,[游]饱览锦绣山川 。初夏时[网],他们来到开[文]封 ,在开封又遇到了[章]怀才不遇 、浪迹天涯的诗人[来]高适,文[自]坛三杰,[安]风云际会[阳]。这两组塑像反映的[旅]是三位诗人来古吹台[游]上饮酒赋诗的情景[网]。李白在古[文]吹台上写了《梁园吟[章]》 ,杜甫写下了《遗怀[来]》,高适[自]写下了《古大梁行》[安] 。接下来是千金[阳]买壁 ”和十载客梁园[旅]”两组塑像[游]。
首先看第一组千金买[网]壁”[文]。相传三位诗[章]人在古吹台上饮酒赋[来]诗走后不久[自],一位端庄俊秀的[安]姑娘宗小姐来到古吹[阳]台上 ,当她看到李白写在[旅]白墙上《梁园吟》那[游]首诗之后,被那龙飞[网]凤舞的书法深深吸引[文],姑娘为[章]了保住墙壁上《梁园[来]吟》那首诗[自],就拿一千两银子[安]买下了那堵墙 ,这就是千金[阳]买壁 ”的故事 。当李白知道千金[旅]买壁”这[游]件事之后[网],对宗小组爱慕不已[文],于是杜[章]甫和高适他俩亲自到[来]宗小姐家登门做媒[自] ,使李白和宗小[安]姐喜结良缘[阳],这件事情当时轰[旅]动了整个古城[游]。后来到了明代[网],人们在[文]李白所写《梁园吟》[章]那堵墙的旧址上建立[来]了三贤祠 ,以示他们不朽诗[自]作以及对他们之间深[安]情厚谊的纪念与歌颂[阳]。
下面请到最后一个古迹景点碧霞元君祠”参观 。碧霞元君祠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碧霞元君又名泰山老母'据说她是在泰山上修炼成仙的道门女神,被天神封为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弦济真人。开封临近黄河,古代经常闹水患天灾 ,人们在这里修建碧霞元君祠供奉泰山老母,以求助于她的神灵,赐予开封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生男育女,人丁兴旺 。当然,这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万里黄河 ,给沿黄人民带来了无数苦难,只有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今天才驯服下来,造福人类。
安阳旅游网整理发布:www.lx3633.com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