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龙池及东岳庙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五龙池及东岳庙遗址位于武陟县圪垱店乡圪垱店村。年代为唐、清 。五龙池及东岳庙遗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东岳庙历史悠久,建筑风格奇特。东岳庙,群众俗称大庙 ,位于武陟县城东10公里圪当店乡董贾村西,初建于唐朝,明朝万历年间增修 ,雍正六年重修,到清末民初,已成为规模宏大 ,占地120余亩 。古代建筑五十多座,二百余间的驰名中外的道教传播地。
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日寇强迫群众修炮楼,到此拆砖运木,将古代建筑毁掉一部分。解放战争时期 ,国民党自卫队因修炮楼又拆掉一部分,1952年后,剩余建筑全部被毁,东岳庙夷为平地 。近年来 ,群众为保护文物,收集东岳庙失散明清碑刻二十余通,石柱10根 ,清理出舍身池,舍身池是我省目前仅有的一处。我们再次仰望那阳光下熠熠生辉的、金黄色的 、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时,深感世事沧桑 ,风云变幻,同时被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
这里的建筑风格奇特,整个庙宇坐北向南 ,以正对山门的南北建筑群为中线,整个建筑分东西两部分,中线上从南向北依次为:十大阎罗殿、天齐老爷殿、玉皇大帝的行宫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寝宫 。东西两排分别供奉着各位神仙。他们或正襟危坐 ,或慈眉善目,或仪态威严。这里有很多前来朝拜的善男信女,他们或祈求平安,或祈求钱财 ,或去病消灾,这里香火旺盛,青烟袅袅 ,到这里的人们虔诚地顶礼膜拜,他们总是怀着美好的心愿而来,又是怀着美好的心愿而去 。
这里的传说美丽诱人 ,都蕴涵着一定的道理。在玉皇大帝寝宫的正南方,有一个长12米,宽10米 ,深20米左右的大池子,这就是人们所传说的舍身池,又称五龙池 ,现在池子底部的五眼井,仍清晰可见。
据说,这舍身池里的水是灵异的水,水面总是离池沿1米左右 ,即使下雨或干旱,总是如此。这里的水可以治许多病,凡是有孝心的人 ,可以跳到池子里去盛水,回家给父母治病,而不会沉下去 。不孝顺的人 ,跳下去就会沉入池底,被淹死。这个传说的真假现已无从考证,但它却倡导了人们要有孝心 ,要孝敬父母的社会风气,对今天来说,仍有积极意义。
再一个就是关于“活龙柱”的传说 ,修建阎王殿时,需在两根大柱上雕刻盘旋腾舞的龙,但修殿的官员对几个木匠都不满意,他心急如焚 ,夜不能寐 。这天夜里,黎明时分,他刚迷迷糊糊睡着 ,忽然梦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头向他走来,对他笑着说:“明天你在北边的路上等一位背着斧头的人,他正是你寻找的人。”说完 ,老头就不见了。第二天,这位官员便按梦中老头的指点在路上等,快日落的时候 ,他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好背着一把斧头从此经过,这位官员忙把老人请到庙中 ,细说原委,老人笑而不语 。这位官员虽心急如焚,但不好意思再多说,便安排好老人睡下 ,老人等其他人都入睡后,开始干活,黎明时分 ,两条盘龙已雕刻成,老人却不见了。当人们把柱子立起后,两条龙在柱子上游动 ,人们猜想那位老人一定是木匠的祖师爷鲁班。这个传说的真假仍无从考证,但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木匠技艺的精湛 。
2016年1月2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东岳庙遗址及五龙池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圪垱店乡:圪当店乡古称青龙镇 ,位于武陟县东部,境南一公里是风景名胜黄河第一观---嘉应观,辖区面积48.3平方公里 ,辖21个行政村,总人口3.9万(其中回族人口0.3万),人均纯收入3829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焦郑高速公路、郑常、詹郇 、武商公路穿境而过,发展经济的条件比较优越 。 传统农业基础较好。境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年降雨量700毫米
安阳旅游网整理发布
www.lx3633.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